By

日落11–9




美国著名作曲家波利杜里斯日前去世,享年62岁.

By

日照11—10

By

日杂11—9

《中国汽车界》 20046   创刊号    北京     9.80


   
做为几十种汽车杂志之后又出现的一个新刊,在前几天的汽车博览会之前上市适逢其时,内容上有新车秀、试车志、赛车族、车医阁、驾车游等等实用档目设置,努力做到引领消费潮流,品味精致生活的办刊主张,是一种指导性、可读性、观赏性、服务性、收藏性五性共具一体的新型汽车类杂志。

 

By

日照11—9

By

日杂11—-8

    《中国城市林业》 20037 第一期  创刊号   北京  10.00


    
这本杂志也许生逢其时,城市林业也许与森林城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息息相关,其实也就是美化、绿化、生态化的三者有机的结合,为的还是人们居住的更干净、空气更新、环境更美、生态更好而已。

 

By

日照11—8

By

日杂11—7

《新旅行》  20043月第1  创刊号     北京     20.00

 

    杂志的视角是全球的,宗旨是奢华的,提出了“一个阶层和他的倡导的旅行”,杂志也许会成为新概念旅游的一个窗口,新中产阶层需求的代表。

   

By

日荐11——7

杜鲁门卡波特开创“非虚构小说”先河

美国最好看的犯罪实录《冷血》中文版面市

 

一桩真实轰动的命案,两个内心扭曲的罪犯,众多关联密切的人物,长达六年的全程纪实追踪,都被作者忠实地记录在作品中,这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的开先河之作,由美国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创作的《冷血》。本周,南海出版公司引进出版了这部堪称“美国纪实文学的一座高峰”的经典作品。

 

杜鲁门卡波特早年进入美国最著名的文学刊物《纽约客》打零工,期间他创作的短篇小说经常发表在《纽约客》和《大西洋月刊》上。1946年,他的短篇小说《米莱亚姆》获欧亨利奖,为他赢得了出版商的注意,先后出版了几部较有反响的小说,如《别的声音,别的房间》、《听到了缪斯的声音》等。此后,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尝试全新的写作手法,希望创造出一种文体,能够把他的小说技巧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结合在一起。

 

于是,卡波特历时六年,调查了1959年发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起震惊全美的凶杀案。他根据与被害者的邻居及在监狱中等待处死刑的两名凶犯所作长谈的记录材料,写成了《冷血》。作品首先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引起轰动。1965年,《冷血》出版单行本后,立即成为当年美国第一畅销书,并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为卡波特赢得了国际声誉。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赞誉“杜鲁门卡波特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冷血》臻于完美,韵律天成,字字如金。”《纽约书评》认为它是“有史以来,美国最好看的犯罪实录作品”。由于卡波特首次将《冷血》称为“非虚构小说”,因此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成为一种文学流派的重要标志。他开创的这种崭新的纪实文体,由于有真人真事报道的可信性同时又具有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美国作家群起而效仿,非虚构小说从此在美国开始风行。

 

据《冷血》中文版责编翟明明介绍,这部作品之所以受到普遍推崇,除了因为它具有一般新闻报道的价值外,还因为它在叙述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时,较好地具备了至今为“非虚构小说”所遵循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场景变换迅速而角度多变、作者以“采访者”的视角在作品中直接出现或隐而不见,来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或解释当事人的动机,或提出使人深思的深刻问题,目的在于启发读者对社会和周遭世界作更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冷血》问世40年来,仍然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也充分显示了这部作品的经典性和影响力。

 

2006年初,重现卡波特创作《冷血》前后点点滴滴的影片《卡波特》一举摘取了第78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此外,卡波特创作的反映纽约名流圈生活细节的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也曾于早年被搬上银幕,由著名演员奥黛丽赫本出演,至今风靡世界,历久不衰。

 

《冷血》

[]杜鲁门卡波特 著

张贺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611月第1

定价:2800

By

日荐11–7

                          见招拆招 <<读库>>的征订—转载

    明年的《读库》开始征订,全年订费是180元,包括正式出版0701-0706,以及赠阅的即将出版的《读库0700》和也许将在明年年底推出的《读库0800》。订阅办法请参见这里(直接点击),欢迎大家订阅,当然,在书店里陆续购买也可以。
    另外,我正在编辑《读库0700》。与试刊的《读库0600》不同,《读库0700》更像是个广告宣传品,出版形态与其余各册相同,但内容则是对2006年各辑《读库》的汇总介绍,一些稿件背后的故事,一些编辑心得,一些关于这本书的不得不说的故事和说不得的故事,当然,自恋和自夸是必不可少的。也欢迎大家来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讲述一些您和这本书的故事,但切忌太过肉麻,否则我有不刊用的权利,并且,即使刊登了,也没有稿费。截稿日期:2006年12月6日。
    鉴于《读库0700》是这样的内容,以及俺年初曾经许诺,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回馈,所以这本书将免费赠阅给大家也算是《读库》编辑部全体同仁的一份新年礼物吧。
    一,那些在我这里订阅2006年全年《读库》的订户,我将按照您的地址,自动将《读库0700》寄给您。您不用再单独来信索取。
    二,那些在我这里订阅2007年全年《读库》的订户,我将按照您的地址,自动将《读库0700》寄给您。您不用再单独来信索取。对于那些既订了06系列也订了07系列的订户,也只是一册《读库0700》。我同时在设计别的小礼物,希望不让您失望。
    三,那些在别的地方购买过《读库》的读者,如果您对这本书感兴趣,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告知您的邮政编码(非常重要),通讯地址和姓名,我也会自动将《读库0700》寄给您。鉴于这是项很复杂的登记统计工作,所以请您务必在2006年12月6日以前来信索取。逾期仍将收费,每册《读库0700》为40元。
    四,如前所说,《读库0700》也就是个广告宣传品,所以请大家不要寄望太高,不要按照花钱所买书的标准来要求她。
    五,希望明年年底,还能奉献给大家一册《读库0800》。
    六,谢谢大家。

By

日报11-6

美国作家利戴尔因作品<<好人们>>获2006年度法国龚古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