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日落11—16





俄罗斯著名社会学家列瓦达日前去世,享年76岁.

By

日照11—18

By

日杂11-17

《高尔夫导航》 200611月创刊号  香港  30.00


  
又叫NAVI-GOLF ,北京有发行,有活动推广,还有其他的广告业务,自称为高尔夫爱好者的时尚,旅游、消费杂志,向读者推荐高尔夫球场地,是这样吗?

 

By

日荐11–16

《蛤蟆的油》

[]黑泽明 著  李正伦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0611月第1

定价:2500

 

黑泽明自传《蛤蟆的油》出版

 

已故电影大师黑泽明26年前撰写的自传《蛤蟆的油》,近日由南海出版公司推出中文版。黑泽明在这部自传中坦言,人总是本能地美化自己,他在自传中也同样难以免俗。

 

《蛤蟆的油》一书记述了黑泽明晚年对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回忆: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到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踏入电影界,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导演的过程。书名为《蛤蟆的油》,据称是源自日本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面目,便会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民间用来治疗烧烫割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一下子吓出一身油来。

 

尽管如此,面对《蛤蟆的油》,黑泽明也曾经自问:难道书中没有自我美化的成分吗?“其实人是很难如实地谈他自己的。人总是本能地美化自己这一点,身边发生的故事让我有深刻的体会。常常看见别人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违心的事,我就在想,我写的这个类似自传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老老实实写了我自己呢?难道不是同样没有触及丑陋的部分,把自己或多或少地美化了?我不能不对此有所反省。”

 

《蛤蟆的油》于1978年创作完成,1984年在日本出版。68岁的黑泽明写道:“如果从我身上减去电影,我的人生大概就成了零。”不过,该书呈现的不仅仅是黑泽明的电影之路,更多的是他成为一个世界级文化巨人之后,那种对生命举重若轻的感悟。在书中,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如同一个智者,黑泽明在淡淡的叙述中带给我们诸多对人生、对生活的启示与思考。

 

中国电影导演贾樟柯在看完该书后称,“黑泽明曾言,他一生都在寻找电影之美。”通过此书,“可以看到他寻找的轨迹。他们那一代亚洲导演充满血性,故有能力面对人性,挑战自我!”

 

 

 

By

日照11—17

By

日杂11—16

《世界都市  I- Look》   200611月改版号   北京  20.00


  
办了一百期,没有深刻的印象,这101期,也叫改版号,还是没有美好的感觉,有过3个杂志就可以称之为媒体集团,出版人太伟大了吧?改开本,改定价,改印刷,整得好象特有点范儿式的,理想毕竟并不是现实,总是在各处讲自己杂志如何好,但办的杂志却一个又一个地减少,出了99期,100期,直跃上101期,<<鸡蛋>>碎了,没有了<<十七岁>>的青春年华,还在《世界都市>>上浮来荡去呢。看不见有啥可<<乐>>的!

By

日照11—16

By

日杂11–15

《中国摄影家》200611月改版号  北京  15.00


  
改版后的杂志力图在严肃地对待摄影与中国影像遗产方面尽责,并希望成为中国摄影史学和鉴藏可资利用的文献。

   这本杂志已有18年的历史了,在200611月开始做适当改版,强化学术为导向的基本定位,力图在严肃对待摄影,中国影像遗产以及普及视觉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尽职尽责。

By

日照11–15

By

日杂11–14

《环球银幕画刊》200611月 改版特别号  北京   12.80


  
原来有过这个杂志,已有多年的历史,2007年将更名为《环球银幕》,好像还有过一个杂志叫《环球电影》?还是其他的名字。还是月刊,正刊从80页变为144页,副刊并入其中,内容将更加国际化、全球化,变为16.00/册,还有呢,顶得住其他的10元左右的有关电影、电视类的杂志吗?